印象法国|五款经典法式甜点介绍
来源:Franplus加法留学 | 作者:法国留学定制专家 | 发布时间: 2294天前 | 216 次浏览 | 分享到:

传说中,女生有两个胃,一个用来装正餐,一个用来装甜点。甜点对于女生来说,是致命的诱惑:一边担心会长胖,一边却还是忍不住把小勺伸向甜点,只吃一口,便心生甜蜜,喜上眉梢。而法式甜点,可以说是甜点界里的宠儿,集美貌、美味与内涵于一身。一个巴掌大的法式甜点,可能都要花费甜品师几个小时的时间,从选材设计到加工制作直至最后的呈现,都有着如同对待艺术品般的苛刻要求,充分体现自身的独特匠心和对甜点文化的深切理解。



而说起法式甜点,即使是没什么研究的人也能如数家珍地说出马卡龙、千层蛋糕、玛德琳蛋糕等名字。可能你也曾好奇这些风格迥异的名字的来历,还有这些甜点背后的故事。有的法式甜点的名字可能并非名副其实,甚至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religieuse(修女), opera(歌剧院)等。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几款经典法式甜点名字和来历,看看它们都有怎样的前世今生。

Macaron 

马卡龙

马卡龙可能是最具有法式风情的甜点了,其中的浪漫情怀从它的别名“少女的酥胸”就可见一二。其实,“马卡龙”并不是法国土生土长的甜点,它的名字来源于意大利威尼斯语,意为“精致的杏仁面粉团”


公元8世纪,马卡龙起源于威尼斯所在的省份;文艺复兴时期,由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后来的奥尔良公爵夫人)将马卡龙带入法国的凡尔赛宫,那时的马卡龙还只是单层的杏仁蛋白饼,没有馅儿;直到19世纪30年代,巴黎的甜点师们别出心裁地把两块杏仁饼组合在一起,在中间加上奶油馅和果酱,并由Ladurée 推广,五彩缤纷的巴黎式马卡龙从此流行开来。直到今天,Ladurée还是马卡龙最著名的品牌。从Ladurée分支出来的Pierre Herme品牌则青出于蓝,被誉为甜品中的爱马仕。

Ladurée

Pierre Herme

马卡龙的外壳松脆,内馅饱满,入口即化,其“酥”来自于对制作和存放过程中温度和适度的严格控制。很多人对马卡龙的印象,除了颜值高,可能就是甜了。这是因为马卡龙的外壳是蛋白霜,制作时需加入大量的糖,所以建议配着咖啡一起吃,在购买时可以尽量选择口味偏酸的陷料,如百香果、蓝莓等。

Mille-feuille 

千层酥

Mille-feuille,从法文直译而来是“千张纸”,如果意译成好听一点的名字,就变成千层酥了。当然,它还有一个更广为流传的名字——拿破仑蛋糕法国的千层酥跟国内的“同名兄弟”有很大不同,以至于小编刚来法国看到这种甜点时,一时间竟难以把它和国内那用几层镶嵌着烤杏仁片和葡萄干的饼干夹着厚厚奶油的蛋糕联系到一起。


千层酥,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中间有很多层的酥皮甜点。最初是在法餐鼻祖François Pierre de La Varenne 1651的菜谱里面记载下来的一道甜点。这款甜品的精髓在于酥皮。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所谓千层,只是一个夸张的名字,殊不知,这道甜品在最初制作的时候,酥皮的层数就已经达到了近乎千层的729层。而后来,由著名的法餐主厨André Guillot改进了酥皮的折法,每张酥皮的层数竟达到了2048层之多。”千层“这一命名,可谓是货真价实。


传统的法式千层酥,由三大层轻薄的酥皮组成,中间夹了两层奶油,最上面是用巧克力色点缀的糖霜。有时候,中间的奶油也可以由水果和马卡龙代替。甜点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风格更加多样的千层酥,如把最上一层的糖霜换成缀满巧克力粉或杏仁片的饼干,抑或是在最顶层的上面再加一层水果。




有些人不禁想问,它之所以有另一个名字“拿破仑蛋糕“,是不是因为这是拿破仑钟爱的甜品?其实,虽然拿破仑本人可能真的吃过千层酥,但跟这位鼎鼎有名的人物一点关系都没有。事实上,这个名字来源于一次精妙的”误译“。意大利的南部城市那不勒斯也出产著名的酥皮。而在法语中,“那不勒斯的”这一形容词即为Napolitain。乍一看,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拿破仑(Napoléon)的形容词。于是在英语国家,便被译成了拿破仑蛋糕。无疑,这个微妙的巧合也让千层酥从众多法式甜点里面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甜点之一。

Madeleine 

玛德琳蛋糕

玛德琳蛋糕是一种状似贝壳的小蛋糕,呈金黄色,小巧可爱。据传是在一次争吵中发明的:1755年,波兰王雷古成斯基在位于洛林的科默西城堡举办宴会。晚宴中,他得知厨房里的管家和厨师之间发生了矛盾,搞砸了即将呈上桌的甜点。这时,一位名叫玛德琳的仆人急中生智,用鸡蛋即兴做了一些美味的蛋糕,拯救了当天的晚宴。雷古成斯基为了感谢她,便用她的名字给这款蛋糕命名,从此,玛德琳蛋糕便流行于世。


说起玛德琳蛋糕,很多人还会想起法国的大文豪——热衷于冗长而复杂句式结构的普鲁斯特先生。谁能想到,这款小巧玲珑的蛋糕竟会给大文豪带来巨大的触动和震撼?在他的长河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有这么一段:“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浑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凡脱俗。”当这枚小点心混入茶水,在他的嘴中交融,像是一块石头投入湖面,瞬间激发了潜入湖底的记忆,打开了作家的文思之门。

Opéra 

歌剧院蛋糕

在法语里,Opéra除了有歌剧院的意思外,还代表着一种法式甜点。料理圣经《拉鲁斯美食》对这种甜品的描述是:夹加咖啡糖浆和巧克力爽的杏仁奶油蛋糕。这款蛋糕诞生于1955年,由著名的甜点师Cyriaque Gavillon 创造,一般为6-7层,由层次分明的三层杏仁蛋糕、两层咖啡酱、两层巧克力酱,外加最上面的丝滑巧克力镜面组成。


蛋糕的名字来源于这位甜点师的妻子,因为她觉得这款蛋糕让她想起了巴黎歌剧院 (Opéra Garnier de Paris)的舞台,如此平滑而闪耀。为了增加这款蛋糕的歌剧色彩,有的甜点师还会在表面写上Opéra,或者用巧克力奶油裱花或者画上音乐符号。更大胆的甜点师,还会把巧克力色换成妖艳的树莓红色,或者清新的抹茶色代替。(小编以为,这好像和歌剧院的形象渐行渐远了呢……

泡芙

Pâte à choux

最后来给大家聊聊法式甜点中的一个大类——泡芙。


Religieuse

修女泡芙


首先是修女泡芙。说实话,刚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小编的内心也充满了疑惑:难道这款甜点还和宗教有关,是宗教活动的必备食物?后来才恍然大悟,它完全得名于它的外形,因由一大一小两个圆泡芙组成,外形像修女的罩袍而得名。除此之外,跟宗教一点关系也没有。


修女泡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它由巴黎著名的咖啡师Frascati先生在1856年创造。在那个年代,修女泡芙并不长现在这样,而是一只里面装满甜点奶油的方形泡芙,上面由打发的鲜奶油点缀。这样的形象维持了近50年,后来才慢慢发展为现在圆滚滚萌萌哒的模样。传统的修女泡芙有咖啡和巧克力味两种选择,一口下去,柔滑的奶油和浓郁的巧克力气息萦绕舌尖,让人欲罢不能。


éclair

闪电泡芙

闪电泡芙,是一种长条形的内部充满咖啡酱和巧克力酱的手指状泡芙,有着悠久的历史,前身叫小伯爵夫人(petite duchesse)。直到19世纪,由当时最伟大的甜点师之一的Antonin Carême进行改良。据一些历史学家的说法,这款泡芙因口感细腻润滑而出名,人们往往吃了第一口就忍不住用最快速度把它吃完,“闪电泡芙“故此得名。


ParisBrest

巴黎布雷斯特泡芙

最后要跟大家介绍的是巴黎布雷斯特泡芙。巴黎和布雷斯特两座城市相距600公里。1891年,由于自行车的发明和普及,Pierre Giffard组织了一场从巴黎到布雷斯特长达1200公里的往返自行车越野比赛,比1903年开始的环法自行车大赛还早了12年。这场比赛不仅对专业运动员,还对所有公众开放,在法国的自行车比赛历史上拥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纪念这场比赛,Giffard邀请一位叫Louis Durand的甜点师发明一款以这两个城市命名的甜点。


当初发明出来的时候,Paris-Brest用的是甜面包的面团,直径可达30-50公分,像极了一个自行车轮子。后来经过改良,改成用泡芙的面团做成甜甜圈的样子,横向剖开,中间填满奶油、焦糖、烤杏仁片等,整体圆圆中空的形状,象征着自行车的轮子。


欢迎大家去法国留学,有任何与法国相关问题可以扫描文末二维码详细咨询哦。


Franplus加法留学是国内少有的专注法国留学的咨询服务机构。核心团队由多名法国顶尖高商、顶尖工程师院校以及巴黎索邦大学毕业生组成,文书老师均是来自各大高校法语专业以及法语联盟的优秀教师,从申请规划到成功毕业,从境内到境外,我们都将一直陪伴在您的身边,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站式管家服务”。打破传统留学机构模版化,致力于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定制最适合的申请方案,极大地保障了申请的成功率。多年来与众多法国高校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众多学子申请到梦想中的法国高等院校。